查看: 4512|回复: 0

我想做的事——自救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5 1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危机会发生么?
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危机的发生是必然的,因为没发生的危机都被处理掉了。
作为踩着脚下路,抬头看未来的个人,只有未知。在个人认知里的必然,除了肯定会死之外,大部分人会怎么死掉,都是个未知数。就像郭德纲相声里说的,泰坦尼克号沉了是灾难,但是对厨房里的龙虾又怎么不是生命的奇迹呢?
在种种不可控因素下,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是自己的选择。没察觉是自己的选择,看到了扭头走开不看是自己的选择,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自己的选择,感到害怕,惶惶不可终日但什么也不做,依然是自己的选择。如果自己不想做选择,那没有人能够逼你做选择,但形势比人强,到了那天,毫无准备,只能被无法挣扎的淘汰掉了,不过,做了选择也可能是竭尽全力的挣扎后,被淘汰掉。
就如同现在还在活着的人,往上数个十几代,谁还不是个贵族啊。为啥,因为泥腿子没资格能留下后代。同样的,又有多少史上留名的名门望族,一个不剩,满门抄斩的?
以下文字充满了推测,臆想,主观判断及偏见等等,因为这不是为了说服谁,而是个人表达。
几个大前提,
1、相信人是人。
2、相信人性的丑陋。
3、相信人性的善良,但做出丑陋的选择并不会惊讶并保持理解。
4、现实生活中,据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够拷问人性的机会的,所以面对想象中的终极选择,往往是自以为的答案,而不是真正会选择的答案。
5、多层面具是复杂社会的自保手段。
6、所谓信任,都是有前提的,就是单方面付出。一锤子买卖风险是很大的。互信是在多次博弈情况下才会产生价值。互信后的最后一次博弈,往往会有更大的风险。
7、以上一切前提是在一个有公认并能执行的社会规则及个人规则的情况下才有效。
如果第七条,改变了或者不存在了,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而我们恰恰就是一个规则改变的时代。
这话是有漏洞的,规则一直是变化的。因为博弈多方的力量对比,而不断的修正。我这里的特指的是,连曾经博弈多方都认可的框架都会被打破的规则改变。远的如雅尔塔会议,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近的如日本打算修宪,某某人窜访台湾。身边的有寻衅滋事罪,有健康码,有薇娅的逃税处罚,有“小镇做题家”。
这些东西的影响,知乎已经聊的很多了。年长的,年幼的,经验丰富与否,体制内外等等,观点删与不删的在公开情况下只能谈成这样了。各取所需就好。
我想问的是,作为小知识份子聚集地,或者说“读书人”占知乎几乎全部用户的规则接受者。
规则改变了,有能力和资源应对么?
我先说,我没有,或者说不足够。
第一,  我对于规则改变的预期是有,但会变成什么样子,细节会如何,能力所限推演的不够清晰。
第二,  即便有了模糊的认识,可以做出某些应对,但仍感觉独力难支,需要更多的成员来分担不同职能。举个极端的例子,世界末日了,咋能活下去?为了活下去,需要哪些能力?那么多描绘末世的创作也有所描写,我想多苟活一会。
第三,   如前面所说的,危机不是一定爆发,即便100%世界末日会发生。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个人,也不可能完全抛弃现在去赌100%的末日后存活。既要为危机处理做可能的策略、行为资源准备,同时还要平衡现实生活,不要做出过于出格的举动。
举个不算太远的例子,这次上海的静态管理。就是大部分普通人选择了信任策略而选择等待。最后留下的一片哀嚎。
鉴于我的不信任策略,我家从疫情开始,就开始预备半年的口粮。虽然我这里没有经历上海那样长期的静态管理,但至少不会担心明天会不会饿死。短暂的静态还是可以心安的。当然,这仅仅是结果论。并不能说明我的每次不信任策略都会成功,即便我预备了半年口粮,如果静态一年,那我还是会饿死的。这就是准备程度问题。反之,因为我家没有静态,付出的成本则是现在还在缓慢消耗半年前的冻货。这是否又是失败呢?
第四,  制定收益策略是每个人所擅长的,比如买套房子,明年涨多少,买个股票债卷。找个工作衡量工资、离家远近、工作强度等等。但避险策略是反人性的,他要占用资源去防范一个可能而不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还是举上海的例子,这次之后,会有多少上海家庭,选择多买一个冰柜储存半年的食物呢?虽然买了可能也没有作用,饿肚子的恐惧与不安需要通过买冰柜储存食物的行为来获得缓解。这里多说一句,如果遇到之前出现的不确定断电的情况下,这种策略就完全失败了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五,  当现代人觉得供电是理所应当的情况下而准备的策略会因为不确定供电未完全破产,甚至补救措施都没有。这就是个人策略的极限。诚然你可以通过不买冰柜,而选择罐头,军粮等食物来规避断电。但对于其他情况,可能就乏力了。这就是个人策略的极限。

第六,  鉴于此,那么多人策略就是必要的了。在国内现有的情况下,可能更多是多家庭策略,人多,事情也多,需要考虑的点就更多,若没有相当的信任关系,很难有效的执行策略。所以,在多人策略中,人与人的信任合作比完美(更有可能是不完美、甚至千疮百孔的)的策略更有价值。好了,这种信任如何产生?貌似除了线下更多的接触与互动,并无他法。
基于以上不靠谱推测。我得出的个人策略是先组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的脑洞文字团队,对危机情况进行推演,建立虚拟情境。然后邀请相应的专业技能人才,根据虚拟情景建立个人以及团队应对策略。如果有可能,编成相应的手册发布出来。邀请更多有意愿的人们,建立便于见面的的线下自助小组,对手册中需要的技能进行培训,根据现实情况形成各团队自有策略并执行。
大概脉络如此,但实话说,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以知乎为例,如果情境设计的有趣,可能会“蹭”到很多优质回答。但可以让知乎绝大多数的“知道”分子行动起来,甚至组成线下互动的自救小组的数量有多少,我确实心里打鼓。但是,为了自救,只能放手去做了。
写在后面:
大概有五六年没有在公开的地方发表过观点,看法什么的了。
一个是想的越深,越觉得自己浅薄,另一个是不吵架,可以更有效地看看相反的观点,减少自我循环的认知强化。哦,人微言轻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得出的答案还是,
算了吧,头疼。人最终还是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我也同样愚蠢。
曾经还打算继续装装死,可惜俄乌战争这个事情,让我的危机感陡然上升。也许必须做点什么了。
于是有了这个
寻找自救的同路人,感谢你信任我。

QQ|UWan--官方网站 ( 辽ICP备16018305号-1 )

GMT+8, 2024-11-21 15:46 , Processed in 0.374196 second(s), 21 queries .

© 2001-2019 UWan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